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夕阳正好 幸福“拔节”

文章来源:常州经开区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9-13 18:19:15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今年6月,常州经开区启动“经品颐养”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五大重点项目清单,推动解决老人健康、养老、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现实需求问题,努力满足全区7万老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全方位的健康管理、送上门的养老服务、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放眼全区,老人们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医养结合  守护“银发一族”

坐上555路“健康巴士”,一路直达以老年病诊疗为特色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这也是全市首个国家级“老年友善医院”。

上月,医院急诊病房综合楼投用,内设健康管理中心、康复医学中心、老年医学中心、老年示范病房等。“住在这里既方便又舒服,不光有无障碍厕所、浴室,不用担心摔倒,还可以在老年活动室下下棋、打打牌。”住进老年示范病房的李奶奶感叹。

“新大楼一共设置了三层老年示范病房,分为普通病房、长期照护病房及特需病房,可满足不同老年患者的住院需求,全部按照‘老年友好’标准设计。”常州七院院长张艳介绍。

提档硬件设施的同时,常州七院不断为健康老龄化寻求最优解决方案。创造“综合评估+团队诊疗”模式,让老年患者同时接受多个专业、多位专家的协作诊疗,实现一次就诊;与苏州大学共建常州老年病研究所;将老年医学科打造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发展医养结合,实现健康养老。94岁的张金凤患有帕金森综合征,前两年入住了横山桥净慧护理院。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护理院为她定制了一套全护理服务:不仅有生活照料,更有定时查房、中医保健、康复理疗、健康管理等医疗服务。

“我们采取‘养老院+护理院’模式运营,涵盖内科、中医科、心理诊疗等多个科室,配备了专业的医生和护士。”横山桥净慧护理院院长钱云霞介绍,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量子治疗仪、吸痰器等医疗设备一应俱全,让老人实现“小病不出门”。

常州经开区社会保障局民政科工作人员王昱人介绍,全区现有5家养老机构,通过把医疗服务团队“请进门”,基本实现医养结合全覆盖。

不仅如此,医疗资源下村,家庭医生上门,依托与老人一对一签约承诺的形式,定期开展随访、医疗咨询、免费体检等服务,蹚出了“医养结合”的新路子。

居家养老  勾勒“15分钟”幸福半径

上周,金万强和赵日珍夫妇的老屋完成了居家适老化改造。“我们俩年纪大了,孩子不在身边,平常做家务容易磕到、碰到。”赵日珍告诉记者,如今家里的卫生间、房间过道都加装了黄扶手,厨房里有了烟雾报警器,生锈的晾衣架也换成了“高科技”电动款,家门口还贴心地加了一把椅子,出门换鞋都更方便了!

2020年以来,常州经开区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按照“一户一策”原则,对低保、特困、失能失智、空巢独居等老人家庭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提升。“改造户数从往年的100户增至今年的150户,改造对象范围逐步扩大,实现居家养老‘小变化、大享受’。”常州经开区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纪春泽介绍。

住得安心,也要吃得舒心。全区各助餐点持续上新,传递“热腾腾的幸福”。

每天上午10时30分,戚墅堰街道圩墩社区助餐点就热闹起来。“订了快2个月的餐,每顿饭政府补贴3元,我们只要出9元,特别实惠!”72岁的黄凤娣和“老姐妹”刘仙红从家里赶来领餐,“每天都有4道菜,荤素搭配,还有餐后水果或者酸奶。”

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项红芳更是当起“送餐员”,上门为部分高龄及行动不便的老人送上热乎饭。“我90岁了,家里小辈不在身边,以前都要自己买菜、烧饭,爬楼梯又累又不方便,非常感谢小项,每天给我送饭。”老人黄素英接过餐食,连连道谢。

各镇(街道)老人都在告别“做饭难题”。目前,全区累计开放15家助餐点,其中,潞城街道助餐点已实现社区全覆盖。“今年上半年,服务老人‘飙升’至900余名,共提供3.2万次助餐服务。”纪春泽说。

老人需求在哪里,服务供给就跟到哪里。戚墅堰街道东方社区打造康养综合服务中心,棋牌室、书画室等活动室全天开放,获评江苏省老年友好型社区;遥观镇留道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助乐等“六助”服务,顺利通过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验收……

老骥伏枥  老人上学正忙

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老人走出家门,过上了“花样”生活。

“退休了闲在家没事做,我就想赶一把时髦,学习年轻人的新事物。”杨瑛是常州经开区老年大学遥观分校的学生,她报了民族舞、走秀、形体等多门课程,“在这里既能‘充电’,还能交到朋友,真是收获满满!”

“主要设置智慧助老、体育健身、养生保健和生活艺术四大类课程,所有课程均从老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且免费对外开放。”遥观分校副校长张英介绍,学校已被评为常州市老年教育基地。

在戚墅堰街道东方社区,71岁的是惠娟追赶“终身学习”的热潮,报了社区手机班。“手机是生活必需品,我现在学会了发微信、直播购物、拍摄短视频,活到老,学到老嘛!”

去年12月,常州经开区老年大学在各镇(街道)开设分校,满足老人“就近入学”需求。“学校还打造‘馆校社合作’第二课堂,依托文化馆、图书馆、社区等阵地,安排教师为老年居民统一授课。”区老年大学教科室主任陈啸峰说。

课程设置不断丰富的同时,文体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在“缤纷夕阳红”“经开万寿菊”等活动中,老人们带来了一场场美不胜收的舞蹈表演。“忙的时候,每天晚上都要去宋剑湖排练舞蹈。”虽然辛苦,但杨瑛甘之如饴。

“我们发现,老人对于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有着高度责任感,而且他们往往对家乡情况更熟悉,时间也充裕,我们鼓励这样的老人实现‘再就业’。”陈啸峰说。

有50年党龄的柏丽祥就发挥了余热。2013年起,柏丽祥来到老年大学学书法、画国画,上学之余,她还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申请加入了戚大街社区的义务巡逻队,报名成为了儿童绘本的“阅读推广人”,以绘画的方式给儿童讲故事。

像柏丽祥这样的热心老人还有很多,“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陶丽萍、“门券达人”张汉明都活跃在志愿者队伍中。“老有所为”,正成为新时代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