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一大早,杭州临平国顺家庭农场场长张国顺就来到自家的枇杷大棚里,观察枇杷树的长势和棚内环境,并做好记录。“这里的每一棵枇杷树都像我的家人,对它们的牵挂已经自然地成为我的习惯了。”张国顺笑着说。塘栖枇杷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不仅是当地农业的一张金名片,还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为临平区的企业,我们自然要为本地特色产业谋振兴。现在,枇杷种植依然是我们周围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张国顺说。从一颗枇杷果出发,如何让老产业焕发新动能?他认为,智慧培育与标准化生产,是枇杷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这里的地形和气候都很适合枇杷生长,但是能否让出果时间更早、品质更有保证、果形更好看……这些‘与时俱进’的需求,都是我们急需要用技术去解决的。”张国顺表示,他在几个月前已开始投入建设80多亩的智能化大棚。在棚内,当枇杷树遇到缺水、缺阳光、温度过高等情况时,智能化系统会主动报警,实时解决问题。还有许多增产提质技术的应用,让枇杷也能“量身定制”并且采用精细化管理。作为临平区乡村工匠示范基地,目前国顺农场已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有着自己的一套农产品种植操作规程和生产模式。“我理解的乡村工匠示范基地,经得起推敲,做得了示范。比如一些先进的经验、培育方法,我在自己的农场里成功了,再把经验向当地农户推广,这样才能共同产出最大效益。”张国顺说。同时,他还开设了“田间学校”,聘请农科院的专家前去授课,把更多科学知识送到农民身边。“一边学习,一边交流,自己也有长进。”现在,张国顺经常会接到农户的电话,向他咨询种植的相关知识。“我是土生土长的塘栖人,脚下的这一片土地就是我的诗和远方。”张国顺坦言,未来他将继续秉承工匠精神,不忘初心,向着一条以特色产业撬动强企富民的乡村共富路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