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道,健康为本。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和基础保障。二十年来,在“八八战略”引领下,杭州奋楫前行,步步跨越,率先走上探索共同富裕之路——市域范围内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共融,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底织牢织密,医疗健康服务整体智治,全生命周期健康更有保障……在杭州这座全国唯一的“幸福示范标杆城市”,一系列立柱架梁的民生举措相继实施,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人民群众从“更健康”迈向“更幸福”。今年8月,2022年健康浙江建设考核结果出炉,杭州市连续四年荣获全省第一,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余杭区、拱墅区进入前十行列,再度交出亮眼成绩单。共同富裕,健康先行。宏图入怀,时开新境,健康杭州建设步履稳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全市卫生健康系统蓝图绘就,在新的赶考路上,以红色旗帜为引领,紧扣民本导向,遵循数智路径,依靠高能支撑,激发活力动能,守牢平安底线,奋力打造“六个卫健”,持续推动健康杭州建设在市域卫生健康现代化先行的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上行稳致远。高位统筹筑“红色卫健”高质量党建融入卫健事业发展全领域、全过程“您哪里不舒服?我帮您看看。”“如果用药后症状不缓解,建议来医院进一步检查。”今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期间,来自市一医院三个院区8个科室的十余名党员专家来到养老机构和社区送健康。这是今年市卫生健康委向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出“红色领杭·奉献亚运”万名党员进千个社区服务倡议后的生动缩影。党建,是引领杭州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高位统筹筑“红色卫健”,将党建工作融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领域、全过程。2016年,全市召开卫生健康党建工作推进会,建立抓党建促全局的统领机制,原市卫生计生委党委启动“先锋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六项党建工作制度,创新实行党建与业务“双百分”考核等,为系统党建工作谋定了“总规图”。“党建强”引领“事业强”,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如今,全市卫健系统行业党建高质量发展,实现跃迁腾飞。党建与卫健事业各项工作同向发力,提升党建引领力——强化公立医院党建,推进实施“院科两优、德医双强”工程,推动民营医院“双强创优、全域建强”,擦亮“聚联建合力,圆健康梦想”机关党建品牌,完善“红色根脉强基指数”。健全“引育留管用”全程培养体系,夯实人才根基——制定系统卫技人才队伍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年轻干部人才“成长驿站”,各级党员干部在重难点任务中走在前、作示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打造清廉医院——坚持党建和数字双擎共引,“网格监管、专项整治、风险防控、卫健文化”四轮同驱,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打造清廉医院建设的杭州范式。今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纵深推进主题教育,深入基层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将名医专家和健康知识送入基层:市一医院以“领杭百年 医心向党”为主题组织医护人员走进养老机构、社区等地义诊;市儿童医院“牵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邀请血液内科、风湿免疫科等重点病种的儿科专家来杭坐诊;市西溪医院专家依托肝病联盟,解决山区、海岛百姓就医难题;市中医院推出“六和国医大讲堂”,组织名医专家走进淳安义诊。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各级党员干部都奋勇争先、履职示范,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谱写“健康杭州”新篇章。高质落实创“民本卫健”呵护全生命周期擦亮健康共富底色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市卫生健康委全域式推进健康杭州,以“民声”定“民生”,用利民、惠民、便民的举措赢得了民心、收获了口碑。二十年来,从幼有所托到幼有善育,杭州民生改善步履坚定。从2020年起,杭州连续四年将婴幼儿照护服务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推动其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纵深发展。2022年,杭州出台全国首个《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配建办法》,在全国首创“医育结合”健康促进模式和婴幼儿成长驿站这一社区服务载体,成为可圈可点的生活场景。2023年,杭州荣膺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一座城市的幸福感,离不开民生保障赋予的温暖底色。在杭州,“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被稳稳托起。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达1234家,托位总数5.35万个,每千人托位数4.32个;全市建成投用婴幼儿成长驿站556家,驿站街道(乡镇)覆盖率达到91.19%;从今年9月10日起,杭州市在长三角省会城市中率先出台生育补助政策,向符合条件的二孩、三孩家庭发放一次性孕产补助、育儿补助。杭州在国内率先开展紧密医养联合体试点工作,建立三级紧密医养联合体网络,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全市域推进安宁疗护服务工作,全市涉老服务医疗机构“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成比例达83.8%,开展老年人“光明”“口福”“营养改善”“失智老人关爱”和老年健康“智慧助老”五大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在杭州,全生命周期医防融合健康服务人人享有。近年来,杭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民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转诊及慢病长处方;在全国率先开展预防接种示教基地建设,去年全市适龄儿童免疫全程接种率达99.24%;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为重点人群(50—74周岁)提供免费结直肠癌筛查服务,年开展城乡居民健康体检近260余万人。在杭州,便民举措缓解患者就医出行难。截至目前,市属医院已开通13条“公交进医院”专线,通过改造、完善无障碍软硬件设施,全市有21家医疗机构创建为“杭州市无障碍示范医院”。在杭州,人群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从2006年的78.71岁提高至2021年的83.63岁;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5年的16.95%上升至2022年的41.99%;连续三年被“清华城市健康指数”评估为引领型城市,连续两年被全国爱卫办评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高点谋划立“数智卫健”迭代医疗服务加速实现健康体系整体智治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杭州一直在路上。二十年来,市卫生健康委积极融入全省大局,撬动卫生健康行业治理现代化,一系列改革成果让百姓可感可触。“嘀,结算成功。”在市一医院骨科诊室,马先生掏出手机出示电子医保卡,不到5秒就完成了诊间结算,“现在和老底子不一样了,所有流程手指点点都能搞定。”从携带各类检查单排队挂号,到带着一部手机走遍医院,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用跑”,马先生亲历杭州市就医流程数字化变革全过程。2012年7月,杭州“智慧医疗”上线,2013年向全市推广,患者携带一张市民卡,就能完成网上预约、诊间预约、自助挂号取号、诊间结算、住院床边结算等一系列便捷就医流程。2016年10月,杭州“智慧医疗”模式作为国务院深化医改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2019年,杭州打造城市大脑卫健系统,以舒心就医为目标,推动“最多付一次”“电子健康档案应用”“急救一键护航”“刷脸就医”等便民服务场景应用。2021年9月,杭州248家市、区两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今年8月,杭州市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全市10家市属医院、80余家区、县(市)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驻平台,患者足不出户就能“看病、购药、结算”。“医院里冗长的队伍不见了,收费窗口和自助机减少了,入院就诊时间平均缩短一小时。”不断提升的患者满意度,肯定了这场医疗信息化的时代巨变。如今,一系列具有卫健行业辨识度的数字化改革成果,正加速推动“健康大脑+”体系迈向整体智治:打造数智化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平台,建立医疗机构诊疗数据和机构资源两大数据库,建立科学高效规范的医疗服务数智综合监管机制;搭建市互联网医疗服务总平台,推出“智能脱发识别”“数字疗法”“暖心助孕”“盆底家康”“健康童行”等特色应用,日均用户访问数超1.5万人;打造居民就医“智管家”,推出诊前寻医问诊、停车引导,诊中院内导航,诊后就医评价、智能服药提醒等全程智能陪诊服务,人均就诊时间节约15分钟;构筑数智医联体服务新模式,打通市级医院床位资源,患者“不出社区”就能实现市级医院“云入院”。高标施策谋“高能卫健”厚植根基打造卫生健康重要创新策源地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全市卫健系统以市校合作为契机,以高能级平台为抓手,打造卫生健康重要创新策源地。作为全国首批地市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杭州市发挥中医优势,以创建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为抓手,在中医药名城路上奔竞发展,成就瞩目:全市所有县级中医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标准化的中医综合服务区;王永钧和何嘉琳分别被授予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称号,创建国家级中医药重点专科17个;创新拓展开发“放心云煎药e平台”“中医治未病线上服务平台”等多项中医药数字化应用场景,推进智慧中医院建设,擦亮“数智杭中医”品牌。在杭州,名院、名医、名科荟萃,拥有丰富的临床研究资源。2022年,全市共有5823家卫生机构、92894张医疗床位、57455名执业(助理)医师、65875名注册护士。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筑巢引凤,推动学科造峰,促进健康产业新发展,推进公共卫生检验实验室现代化。2021年,杭州市疾控中心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投入使用,引入病原体核酸检测、抗体检测、POCT检测和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等新技术;今年,杭州市成功举办全市首届卫生健康科技成果展示及创新转化大赛,成立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转化联盟;累计下达生物医药产业扶持科技专项“揭榜挂帅”项目十期1020项,撬动企业投入科研经费6.61亿元。“强基础、提能力、共富裕”,为让生活在“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百姓幸福、安全成色更足,杭州不断推进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构建多维跨场景立体急救“杭州模式”。2003年以来,全市院前急救网络从1个市急救中心、7个急救点、30余辆救护车,发展至1个市急救中心、8个区县急救分中心、120个急救点、437辆救护车。全市公共场所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配置达7200余台,使用AED抢救成功率超过60%。高新突破建“活力卫健”推动市域范围内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共融“县域有名院,县院有专家”,是基层百姓的期盼,也是深化医改的标尺。二十年来,杭州坚持“三医联动”“六医统筹”和“市域一盘棋”,以革故鼎新的意志,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从破题开局走向纵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大力推进优质公共资源向西拓展,推进三甲医院区、县(市)全覆盖”。今年5月,市卫生健康委与桐庐县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共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桐庐医院,明确将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转设为市属医院,由市一医院对其实行人、财、物“一体化”运行管理。市县“牵手”,不仅让一家县级医院迈入三甲综合性医院行列,跃升为杭州西部地区的龙头医院,也让桐庐及周边地区百姓获得更加优质、均衡、普惠的医疗健康服务。如何高质量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病有良医”工作,推动市域范围内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共融,让基层百姓看病就在“家门口”,杭州以千钧笔力作答。2013年,杭州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医联体实现从无到有。2021年,杭州形成以7家市级医院牵头,5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高水平城市医联体建设新体系,部分省、市级医院专家号及普通号提前4周向基层下放,实现社区居民在家门口预约名医专家。活力是动能,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活力卫健”蓄势杭州卫健的先机新局,不断改革创新向“新”而行。破除“以药补医”“以耗补医”机制——开展以实施药品“零差率”、调整收入结构和改革支付方式为切入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设立破除“以药补医”专项补助资金,实行公立医院医用耗材“零差率”。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市中医院丁桥院区项目、市七医院浙西院区一期工程、杭州市康复医院、市老年活动中心城北场馆等项目陆续建成启用。市一医院城东院区项目、市西溪医院二期工程、市中医院丁桥院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九医院二期项目稳步推进,进一步完善杭州市医疗体系规划。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优质均衡为目标,各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均组建“一办七中心”职能部门,建立“五大资源共享中心”以及“五大救治中心”。高效履职夯“平安卫健”平战结合织密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底百姓健康是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作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二十年间,杭州以“红巷”精神为引领,夯实公共卫生安全之基。2003年5月3日,杭州市西溪医院(时称“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非典防治病区临时团支部15名团员青年集体给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写信。次日,习近平同志回信勉励,高度赞扬他们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临危不惧、勇挑重担,把疫情当敌情,把病房当战场,把患者当亲人,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抗击非典的青春之歌,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青春答卷”。历经甲肝、非典、禽流感、甲流、埃博拉、新冠肺炎等疫情大考,全市卫健系统党员干部生动诠释了一切以人民健康为核心的新时代医者精神,筑牢公共卫生安全网底,护佑生命安康。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杭州因时因势完善疫情防控机制,近4万名“白衣战士”逆行一线;构建以市西溪医院等8家定点医院为龙头、各发热门诊医疗机构为网底、各急救中心为纽带的到底到边的杭州医疗救治网。实战背后,源于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为平安护航亚运会,市卫生健康委(市爱卫办)细致修订完善10个亚运专项保障工作方案,强化疫情防控相关工作部署,创新开展“三圈三级”病媒生物综合防制行动;深化大平安大安全统筹管理机制,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平安综治等行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酒店“透明保洁”智慧监管,医美机构资质、托育机构资质“一键可查”,杭州围绕“急难愁盼”打造数智监管应用场景,深入线下开展医疗乱象专项治理、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攻坚行动、民宿行业卫生整治提升、职业健康专项治理等,多管齐下提升监督执法效能,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