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俊:研发第三代格列卫 从“中国药谷”走向世界

2022-07-10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时政专稿 孙宜灏、蒯军】

  着力打造“中国药谷”,苏州吸引了众多创新企业和项目落户。今天,我们走进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听听他在苏州的创业故事。

  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告诉记者,他手上拿的这个药是去年11月25号中国药监局首次批准上市的,叫奥雷巴替尼或者叫耐立克,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上市第三代的格列卫,这个药是专门治疗耐药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大家知道《我不是药神》这个电影讲的就是第一代格列卫的故事。

  四年前,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当时的杨大俊正和团队一起,对奥雷巴替尼开展临床试验。而他与苏州生物医药的经历,一如电影般波澜。

  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介绍,2006年到2007年那会,当时苏州的BioBay去美国。当时有个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挺轰动的,当时大家觉得中国开始做生物医药了,接着第二年 就来苏州参加国际精英创业周,也得到了很多的支持。

  在21世纪初期,国内的医药行业以生产仿制药为主,创新药几乎都被外企垄断。在收到苏州诚挚的“邀请函”后,杨大俊毅然决定来到这座他印象里的鱼米之乡,搞创新药物的研究。

  杨大俊介绍,说实话,十几年前中国还不具备条件真正做到所谓的First in class(同类第一) 或者Best in class(同类最优),大部分人走的路还是一个me too(派生药)或者fast follow(快速跟进),他们一开始选的就是一个最难的路,要做原创,做全球创新。

  能让杨大俊如此坚定,除了团队过硬的本领,自然也要有“地利人和”。

  杨大俊说,第一个是地理优势,苏州背靠上海,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苏州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人才,到国外也好,到国内也好,首先招的是人才,招的是项目,同时根据人才和项目的需求来提供各种支持,当时建实验室,苏州提供三年的免租。

  科学创新不是一蹴而就,资金的短缺、审批的流程,也曾让杨大俊和团队面临难题。

  杨大俊介绍,因为生物医药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行业,早期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平台的建设很重要,苏州一开始就有一个很长期的规划,把BioBay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集聚,人才和整个的研发相对比较集中,在当时应该是比较创新的。

  顺应产业发展的洪流和人才能量的不断输出,亚盛研发的奥雷巴替尼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耐受性和抗肿瘤作用。随着这款药物在中国正式获批,填补了国内临床空白,打破了耐药患者此前无药可医的困境,企业也步入商业化阶段。2019年亚盛医药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创业周落户项目上市第一股。

  作为一个远渡重洋的“背包客”,杨大俊从落户苏州、扎根苏州,到融入苏州、走向世界。对他来说,在苏州这块永远值得相信的沃土上,成功也许需要等待,但绝不会缺席。

  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表示,他们公司是以中国为中心,以苏州为总部的跨国公司,黄做创新药,坚持很难,但是真的坚持下来了也很美丽。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