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上海新闻 > 正文

感染率公布,多地宣布第一波感染高峰已过!上海重症高峰过去没?

文章来源:东方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1-10 10:47:14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截至7日

上海全市发热门诊

接诊量为2.93万人次

较12月22日峰值下降64.3%

近期

上海市急诊处于高位震荡期

自1月2日起,已连续6日下降

但是“重症”仍处于高峰平台期

有多位重症医学专家表示,沪上新冠“重症”仍处于高峰平台期,原因在于感染发热后,大部分患者可以逐步恢复,但仍有少数患者会在7至10天内情况突然急转直下,最终需要寻求重症救治。

“目前的救治是有效、有序的,病人的情况都在逐步好转,一些患者已经从ICU转出去了。”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告诉记者,2022年12月27日起,仁济东院ICU病房调整为主要收治新冠重症患者,现在救治仍处在压力最大的时期。

图片

△1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ICU病房,17张病床已收满病人,设有一张紧急备用病床。来源:澎湃新闻

皋源说,去年12月底上海医疗机构急诊量普遍上升到历史高位,急诊高峰的到来,意味着重症高峰的开始,目前重症高峰处在平台期,将持续一段时间。未来随着急诊量、120出车量下降,重症高峰将迎来“拐点”。

陈尔真是上海132名市级重症救治专家之一。对于大家关心的问题“随着第一波感染高峰的持续,重症病例数量还在升高吗?”陈尔真表示,当前,重症病例的接诊数量处于一个稳定期,没有特别的升高。同时,每天都陆续有病人出院,普通型病例,如果不转为重症、危重症的化,基本持续7-10天在院治疗就可以出院。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的要求,只要症状有所改善,相关的检验指标恢复到症状,就可以回家康复治疗。

他表示,重症高峰可能还会持续多久很难估算,目前感染高峰也主要是通过模型来进行预测,有些会存在误差,重症高峰的出现一般晚于感染高峰一周左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干预措施的不断落实,以及临床救治网络的不断健全,相信会慢慢好起来的。

多地宣布第一波感染高峰已过

感染率公布

1月9日,浙江、河南发布消息称,该省已经平稳度过第一波感染高峰。此前,重庆、四川、海南海口和三亚等地也表示,当地整体上已过感染高峰。

图片

春运已经开始,大规模人口的迁徙流动,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的新冠病毒感染高峰?近日,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接受《面对面》栏目专访时表示,很多省份已经达到了高峰,有些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不排除通过春节的流动引起比较大的第二波或第三波高峰,但是概率比较小,即使有也不会是太大的一个波峰。(【相关链接】:为何在冬季放开而不是夏季?疫情通报的数字为啥和感觉上差距较大?专家回应)

浙江:全省第一波感染高峰

已经平稳度过

浙江省9日召开疫情防控调度会指出,当前,浙江全省第一波感染高峰已经平稳度过,接下来要进一步深化细化工作措施,切实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屏障。

会议提出,要聚焦防重症,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工作,进一步盘活住院床位和ICU床位,增强重症救治能力,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要加强抗病毒药品的精准投放,确保老年人等重点保护群体第一时间用药治疗。要继续做好养老院、敬老院等重点机构和特殊场所的管理服务工作。

会议强调,要及时优化完善“乙类乙管”应急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协同、统筹调度。要提前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方案,引导群众春节期间错峰出行、有序流动,确保健康过节、平安过节。

河南:已顺利度过疫情高峰

现阶段流行的毒株以BA.5.2为主

9日上午,在河南省统筹做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介绍,从发热门诊数据看,河南省于2022年12月19日就诊人数达到高峰,之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综合研判认为,河南省已顺利度过疫情高峰,实现平稳有序转段。预计到本月底,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将维持在较低水平。

阚全程介绍,从社区监测数据看,截至2023年1月6日,河南省新冠病毒感染率为89.0%,其中城市89.1%、农村88.9%,现阶段流行毒株仍以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为主。

重庆市卫健委:

重庆本轮新冠感染高峰期已过

1月3日,重庆市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畔介绍,“据统计,重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日接诊人数,最高时是在12月20日,达到了4.9万人左右,目前只有7000多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接诊人数最多时是12月16日,一天超过3万人,目前已降至一天3000多人。”

李畔说:“重庆的感染情况可以从中得到一个直观的判断,我们的高峰期应该已经过去了。”

四川疾控:整体感染发病已超过八成

“全省感染高峰应该已经过了”

2022年12月29日,央视《新闻1+1》节目关注四川省的新冠疫情情况。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唐雪峰介绍,四川省分别于2022年12月17日至19日以及25日至28日两次完成了网络的问卷调查,分别有48万人和23万多人参加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四川全省的感染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12月12日至20日之间,之后日新增的感染发病是逐步回落。

“根据调查结果综合研判,我们认为四川省居民的整体感染发病已超过八成,全省感染发病的高峰应该已经过了,当前正处于防重症降病亡的关键时期。春节前后可能会由于返乡和返工潮,疫情可能会出现小幅反弹,这是我们当前的一个判断。”唐雪峰说。

海南:三亚、海口整体上已过感染高峰

做好应对农村疫情高峰的准备

2022年12月30日,海南省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海南省卫健委副主任李文秀通报,近日,海南省每日新增新冠感染人数处于高位波动期,各市县进展不一,三亚市、海口市整体上已过感染高峰。海南省目前的毒株主要是BA.5.2,相对其他毒株感染后症状比较轻。

李文秀表示,海南省将做好应对农村疫情高峰各项准备。推进高风险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加快推进80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次接种、全程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加强新阶段防控政策的培训,平稳有序实施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

多地小区要求返乡报备“阳过没”

随着春节临近和防疫政策的调整,北京、上海、四川等地率先取消了报备,但也有部分地区仍在坚持。

2023年1月6日,安徽黄山市屯溪区某小区居民表示,其所属社区要求外来返乡人员前往门岗或物业管理处进行报备,需提供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往返地区、是否感染过新冠病毒等个人信息。

图片

△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在业主群发了一张“外地返乡人员情况登记(报备)表”的图片

业主群内有人询问报备要求来源,物业回复称“接社区命令”。

该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报备要求是由政府下达,收集信息的目的仅为统计返乡人员数量,了解人员流动情况,报备后不会对其采取任何措施,可以不提供身份证号信息。此外,工作人员称并不清楚拒绝报备是否会有其他后果。

其他地区也有要求返乡报备的情况。

2023年1月3日,河南沁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倡议书》,其中提出“我们热忱欢迎每位在外亲人回乡过节,在外的您计划返乡前,请提前向所在村街(社区)报备。”

2022年12月22日,安徽黟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文称,返乡人员通过电话至少提前3天向所在村组(社区)报备,做好健康监测。

专家:政府、社区均无权强制

自愿告知,拒绝无责

2022年12月,“新十条”发布,各地纷纷放开对人员出行和流动的限制。

同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明确指出,今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对于上述居民被社区要求返乡报备情形,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特聘副教授郭兵指出,如果社区此举系当地政府授意,在实施“乙类乙管”措施后,相关政府部门无权强制要求返乡人员报备并提供上述个人信息。

郭兵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当存在“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特殊情形时,不需取得个人同意。“现在很难根据这一规定要求居民必须提供上述个人信息,政府部门如果有这样的强制性要求就涉嫌行政违法。”

对外经贸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许可表示,在实施“乙类乙管”后,要求返乡人员报备并填写上述个人信息的做法缺乏法律基础,物业和社区也无权收集居民个人信息。

面对这种情况,居民可以自愿向社区报备,也可以拒绝这一要求。

如果社区强制要求居民提供上述个人信息,居民可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举报。

郭兵表示,如果当地政府或者社区向返乡人员明确告知了收集目的并承诺严格对个人信息进行保密,返乡人员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可出于自愿向社区报备。

如果政府部门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肆意强制要求报备,就可能构成重大且明显的违法,理论上属于无效行政行为,返乡人员可以拒绝相关报备要求,并且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新十条”,即使感染新冠病毒,社区也无权强制要求居民进行集中或居家隔离等,这意味着即使报备,出现任何状况社区也无法就此采取实际措施。

许可分析,在实施“乙类乙管”后,并不存在个人层面上的防疫政策,但国家想要了解人员流动情况以及可能带来风险的需求是合理的。

不过,这种信息收集行为应该是匿名化的,“不需要了解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只需要了解每天有多少人从哪里回来,是否感染过等就足够了。”

许可进一步解释,对整体人员的流动情况进行监测,有利于制定更加合理的相关政策,例如及时增加医疗物资储备、提前进行医院扩容等。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